您的位置:首页 > 产科 > 科室概况 > 科室新闻 >

科普: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诊断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安庆博爱医院 发表时间:2019-09-01 17:15

  导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体检越来越深入到寻常百姓家,门诊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十分紧张地,我们通常所说的“胆囊息肉”就是生长在胆囊上的赘生物,其实这是一个比较笼统的叫法,其更准确的术语是“胆囊息肉样病变”。根据病理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两大类,非肿瘤性病变和肿瘤性病变。


 
 
  非肿瘤性病变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和胆囊腺肌增生症等。对于这一类病变,各位患者朋友大可不必紧张,定期随访复查就可以了。肿瘤性病变包括胆囊腺瘤和胆囊癌。胆囊腺瘤是个定时炸弹,它虽然是良性病变,但可以转变为胆囊癌。胆囊癌则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往往预后较差,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由此可见,正确的识别各类胆囊息肉样病变至关重要!
 
  目前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有超声、CT、MRI等,其中常规超声是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非肿瘤性息肉超声图像上多表现为多发的回声较高的结节样突起,通常难以测及血流信号。胆囊腺肌症在超声图像上可观察到胆囊壁增厚及其内部无回声的小囊,囊腔内可见小结石伴后方“彗星尾征”。
 
  肿瘤性病变相对较少见。胆囊腺瘤一般为单发性,超声图像显示病变直径>10mm、合并结石、无蒂且基底宽时癌变机会增大。胆囊癌则可分为结节性、厚壁型、巨块型、混合型等。研究表明当病人年龄>52岁,病变直径>10mm,对肝脏有侵犯,胆囊壁厚度>5mm,尤其合并结石者,应警惕胆囊癌的可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超声新技术也逐渐应用于疾病的诊断,超声造影就是其中之一。它可以根据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增强模式及微血管分布特点对其做出鉴别诊断,特别是当病变内部出现棘状或分枝状微血管分布时,对诊断肿瘤性息肉有较高的特异性。所以博爱医院内科医生建议当患者体检发现“胆囊息肉”时可到医院先做一个普通的超声检查,当怀疑肿瘤性病变时可进一步行超声造影检查,明确其性质。最后总结一下:胆囊个头小,作用却不小,息肉种类多,开刀当慎重。
 
  安庆博爱医院温馨提示,就医请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博爱咨询电话:0556-5533222。

相关阅读: